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也就是东风航天城,是我国组建最早、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综合性试验发射场,也是目前我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回顾东风航天城神舟一号至神舟十一号,自成立以来,已成功发射200多颗卫星、13艘神舟飞船、1个目标飞行器、1个空间实验室。我国航天工作能够在此取得诸多迅速的进展,离不开内蒙古各族人民的全力支持、当地政府的协调配合和众多党员干部的辛勤付出。
航天使命,天赋内蒙
对于航天工作的开展,内蒙古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考虑到内蒙古戈壁地势平坦,地表坚硬干燥,能够提供较好支撑,气候稳定干燥少云,晴天较多,便于特殊情况下使用直升机开展搜救,以及人口、建筑物密度低,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对居民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我国航天工作的众多项目都在内蒙古境内开展。内蒙古包头有丰富的稀土资源,多年来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神舟系列飞船、嫦娥探月工程提供了大量稀土钐钴永磁元器件,包头的北奔重卡在飞船返回舱回收任务中也承担重要工程运输任务。内蒙古当地的企业也为航天员提供乳制品和肉制品。内蒙古为航天工作给出了物质上的可靠支持。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前,额济纳旗政府动员实验区内的居民迁离,许多牧民虽难舍故土,却深明大义,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快速搬离实验区。早在1985年,额济纳旗四分之一的人口为东风航天城建设让地搬迁,赶着几万牲畜四处奔波,辗转多次才找到合适的居住地。额济纳旗人民坚持祖国利益高于一切,航天城建设期间,他们把平坦的土地、珍贵的水资源优先供给给航天城,故土难离,牧民们无限心痛,却从未表达过不满和抗拒,没有给过国家一丝压力。
神舟飞船每次的回收任务,都得到了飞船回收厂核心区的牧民热情无私的帮助。他们主动招待迷路的官兵,为他们提供食宿和向导,在收集火箭残骸方面,广大牧民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开着车骑着马,甚至全家出动帮助回收发射残骸。一位老牧民背着整流罩碎片,徒步几十公里将碎片送交搜寻部队。神舟三号飞船着陆舱回收时,内蒙古中部的牧民主动剪断自家牧场的围栏让搜寻部队畅通无阻地通过,可是只有他们知道,被碾过的草场八年都恢复不了。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内蒙古人民的支持,他们倾力相助祖国的航天事业,展现出广阔的胸怀和崇高的大局观。
身体力行,真抓实干
各地政府都力所能及地为航天事业做了不少贡献。
为全力支持国家载人航天工程,每当发射飞船,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都要组成协调小组,召开协调会,落实责任、分工,解决涉及到的安全、交通、电力、牧民疏散等问题。从“神舟”一号发射到五号回收,一如既往。
飞船着陆场区范围大、点号多,又临边境,地方公安部门每次都需动用所有警力、民兵、联防队员提前介入。数千名干警组成的安全保卫小组在上级党委政府的统一指挥下,战严寒、堵漏洞,完成安全保卫任务。
每逢重大节日,或飞船发射成功,内蒙古、甘肃等省区的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致信航天城表示祝贺,主要领导还率团到发射中心进行慰问,内蒙古自治区还派专人前去境内各个工作站慰问,带去了许多米面肉类和衣服,为航天城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
为了在巴丹吉林沙漠中给航天员建立副着陆场,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党委和政府积极配合有关方面进入沙漠腹地,完成艰苦的野外生存考察。
为改善飞船着陆区的交通环境,2000年冬天,四子王旗政府从微薄的地方财政收入中一次拿出445万元,修筑简易公路62公里,彻底改变了这一地区道路状况。当年冬天修公路时,很多牧民自发加入到修路大军中,在严寒中,大家以酒驱寒,以歌鼓劲,仅用1个月时间就修通了路。四子王旗政府还为搜寻部队的官兵们打了口水井,解决了他们的吃水问题。各级党员干部在航天工作中身体力行,积极协调群众、调配资源,为航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条件。
内蒙古一直是我国飞天梦的守护者,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的鼎力相助为航天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他们的功绩将与祖国的航天事业一同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