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莹同学的先进事迹感动南国北疆。经济管理学院2004级工商管理一班李莹同学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提出加入党组织和身后无偿捐献眼角膜,她的先进事迹受到了中央和自治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她的举动引发南国北疆的“光明大接力”和“爱心大串连”。
二、克隆技术的应用在我校获得成功。5月12日,自治区首例克隆绵羊于在我校教学牧场出生。这是以生物工程学院周欢敏教授主持的课题组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研究,运用成年体细胞克隆技术成功克隆出的一只绵羊。这只羔羊的成功出生,标志着绵羊体细胞克隆技术的成熟。
9月13日,由张家新博士主持,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和北京锦绣大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完成的“体细胞克隆牛的研究”获得成功,该克隆牛是利用克隆技术和胚胎玻璃化冷冻技术获得的克隆后代,这也是我区首次报道利用胚胎玻璃化冷冻技术和克隆技术获得的克隆牛,这项研究的成功可以极大促进克隆技术的产业化运用。
三、学科建设又结硕果。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我校新设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至此,我校已有畜牧学、农业工程和林学三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经国家审核确定,我校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农业水土工程等3个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四、课程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李金泉教授主持的《家畜育种学》、云锦凤教授主持的《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高永教授主持的《治沙原理与技术》三门课程被评为本科类国家精品课程;王立群教授主持的《实用植物生物学基础》获高职高专类国家精品课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赵丽芹教授主编、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食品原料学》,被评为2007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傅国强副教授主讲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入选教育部“精彩一课”。
五、科研项目又创历史新高。1月12日,我校隆重召开首届科技大会。今年我校有36个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总经费635万元,项目数和经费数均取得新突破。今年共申报176项,其中有36项获得资助,资助率达20.45%。有11项成果获首届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由张立中、王玉明、辛国昌等编著的著作《中国草原畜牧业发展模式研究》获得一等奖。
由农学院高聚林教授承担的自治区重大科技“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集成推广”项目,在赤峰市松山区、达拉特旗、扎赉特旗等不同生态区进行了多品种、大面积的超高产栽培技术集成推广,创东北-内蒙古春玉米区历史高产纪录!
六、中加合作办学项目取得新进展。11月12日上午,“中加可持续农业研究与发展中心”在我校挂牌成立,标志着我校与加拿大合作办学进入新的阶段。
七、师资队伍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今年8月30日,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出,我校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朝伦巴根教授荣获名师奖。这是我校首位获此殊荣的教师。
生物工程学院李国靖教授被授予第四届中国女科学家奖。生态环境学院云锦风教授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汪建平研究员获全国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称号。
生态环境学院高炳德教授荣获自治区首届杰出人才奖。
我校职业技术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八、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喜获新成果。动物科学与医学学院学生宋岩峰在第10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与学术作品竞赛中,荣获银奖,机电工程学院学生王懋获铜奖。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管理系派出的两个团队在“东软杯”ACM/ICPC 中国?东北地区首届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均获得三等奖。
由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组成的代表队在“第三届内蒙古自治区会计知识大赛”中,荣获团体二等奖,范文娟同学荣获个人二等奖。
我校选派的吴琼和涂鑫两位选手在全区普通话演讲朗诵大赛获得团体冠军。涂鑫、吴琼获最佳才艺奖,涂鑫获个人朗诵第一名和最具个人魅力奖。
九、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新成绩。今年3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宣传部、高校工委联合组织开展了全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活动,我校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
校团委荣获全国红旗团委。我校荣获“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校大学生心理辅导与服务中心主任侯振虎荣获“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十、校园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在赛罕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今年完成了校园的绿化、美化、硬化,校园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